请登录后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上周我们提到,CRS的脚步已越来越近,距离2018年9月开始第一次与其他CRS的小伙伴国家进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交换,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带大家了解了CRS究竟是什么,它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的,具体有哪些信息会被交换以及CRS会影响到的人群。
今天我们接着上周的话题,继续探讨一下其他一些对CRS存在的误区。
国外风景
误区1: 房产、游艇、珠宝和古董字画等非金融资产不需要申报。
答:不一定。
我们之前一直提到,CRS主要曝光的是金融资产,而非金融资产不在信息交换范围内。这里我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核心是“账户”,也就是说跨国之间共享的信息是金融账户信息,而并非金融资产信息,因为一个金融账户有可能同时涉及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其中,金融资产的概念与金融机构身份属性以及金融账户类别的判定密切相关,单从金融资产本身无法判定其是否需要申报。一个金融账户如果属于需申报的账户,那么该账户下所持有的所有资产,不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非金融资产,均需要申报和交换。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高先生是中国税收居民,在BVI设立了一个私人投资公司GM公司。GM公司持有的资产中80%为金融资产,20%为非金融资产。那么在CRS下,如果该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如投资机构),那么该公司在申报其金融账户(即投资机构的股权权益或者债权权益)时,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价值全都应当作为账户余额来进行申报。
误区2:只要在境外金融机构开户时用的不是中国身份证或者中国护照,那么金融机构便不会认定其为中国税收居民身份,也就不会把境外金融资产信息交换回中国税务局。
答:有危险。
金融机构在全球税收信息交换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不会草率地只看用什么证件开户来判断客户是哪一国别的税务居民,而是要综合判断,这综合判断有六个要素,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下,出自《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本办法所称非居民标识是指金融机构用于检索判断存量个人账户持有人是否为非居民的有关要素,具体包括:
(一)账户持有人的境外身份证明;
(二)账户持有人的境外现居地址或者邮寄地址,包括邮政信箱;
(三)账户持有人的境外电话号码,且没有我国境内电话号码;
(四)存款账户以外的账户向境外账户定期转账的指令;
(五)账户代理人或者授权签字人的境外地址;
(六)境外的转交地址或者留交地址,并且是唯一地址。转交地址是指账户持有人要求将其相关信函寄给转交人的地址,转交人收到信函后再交给账户持有人。留交地址是指账户持有人要求将其相关信函暂时存放的地址。
看完上述条款即明,许多高净值客户之前在金融机构开户填写单子时留的地址、电话、邮箱都是中国的,这就让金融机构有可能在识别客户时,判断其为中国大陆税务居民,从而将海外金融账户信息披露给中国税务局。
误区3:投资移民获得小国护照和税收居民身份就可以规避CRS。
答:风险很大。
CRS的税务信息交换是以账户持有人的税务居民身份为基础的,因此就有人考虑通过获得小国护照和税收居民来规避CRS。
但现实中,让身价丰厚的高净值人群举家搬往非CRS申报国居住肯定不太现实。像塞浦路斯、马耳他以及一些其他太平洋岛国提供专供富人规避CRS的所谓“居民投资计划”,即高净值人群通过在当地购置房产或者投资并满足相关条件后,可以获得当地的国籍以及税收居民身份,甚至有的还可以提供当地的居住地址证明,但本人可以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其他地方。这些人在CRS参与国持有金融账户时可以直接出示其在“居民投资计划”下所获得的税收居民身份和居住地址,同时隐瞒自己的中国税收居民身份。
但是这种想象中的“完美”方案实则有两个巨大的潜在风险。
首先,在CRS下,账户持有人需要在其提交给金融机构的《税收居民身份自我声明》中申报其所有的税收居民身份所在国。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中国居民通过参与“居民投资计划”获得了小国的护照和居民身份,但是其本人仍然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中国境内且构成中国的税收居民,则仍需对中国居民身份信息进行申报,如果故意隐瞒,则可能会面临金融机构所在国家CRS法规下的民事或者刑事处罚;其隐瞒和伪造身份的行为,甚至还会触发反洗钱法律中的洗钱等金融犯罪条款。
其次,CRS的机制条文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居民投资计划”也被CRS所关注,并已着手协调处理。也就是说,可能你刚把小国护照拿到手,CRS早已有应对之策来使“居民投资计划”规避CRS的目的泡汤。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