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中产阶级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数据有何不同?

admin
2024-11-27 17:53:12 9

前不久有两份白皮书引起了小编的注意。一个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数据,而另一个是新中产阶级人群的财富数据。从两个报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来看看高净值人群的数据


根据2017年12月9日,民生财富,国家财政和发展实验室,东方国信3家联手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口规模预计将达到197万,而总的可投资资产在65万亿左右。



中国的高净值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前三大城市分别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从数据上看,六成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是大专或以上学历。   


***移民***(******)表示虽然这些高净值人士的整体教育水平很高,但他们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目前最受欢迎的课程是EMBA。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在高净值人气和最受尊敬的商学院里排名前三名。



之所以该群体更青睐EMBA课程,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制造业。相对于信息技术和金融等行业,制造业属于人员密集型产业,因此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成为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信息技术行业的崛起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的制造业也将步入黄昏产业的衰退期。   


通过对不同财富积累的背景影响,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也有不同的倾向。根据这些趋势,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全球资产配置群体和家族企业群体。相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群体来说,家族企业主们更注重财富传承和移民等,而全球资产配置群体则更注重风险隔离以及股权重构。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高净值人群对商业银行的信心仍然最高,全球资产配置集团倾向于私人银行,家族企业主偏好证券公司,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不同机构擅长的不同领域有关。例如,私人银行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表现得更好,而证券公司更擅长于上市和融资业务,尽管高净值人士在选择机构时有不同的需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这组数据显示,最能打动高净值人群还是产品的收入可以达到他们的投资需求。在品牌信任和团队的专业性是选择机构的次要原因。从这个选择,可以看出资产配置的高净值群体的主要需求在于增值。


再来看看中产阶级人群的数据


数据显示,目前的新中产阶级总是生活在焦虑之中,一方面他们又焦虑又健康。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收入。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问题,生活质量等成为他们焦虑的问题。一点点的任何风吹草动能唤起他们敏感的神经。他们忙着各种知识付费,还要忙于各种圈子当中,谁都怕成为各种鄙视链的末端。各种焦虑,最令他们没有安全感的要数对于投资理财知识的缺乏。   



据调查,超过95%的新中产阶级认为他们缺乏理财知识,愿意为学习知识付费,从上面可以看出,其中30%的人希望学会总体规划自己的资产,29.5%的人想了解市场和政策动态的信息。


除了新的中产阶级,们还能从资产分布状况来了解到他们对于投资理财知识的渴求。   



从数据可以看出,现金和存款仍然是新中产阶层的首选,而平均收入高于银行融资的互联网收入产品成为他们重要的投资渠道,中国投资者对房地产投资的偏好是新中产阶层的完美体现。


新中产阶级的安全性低于高净值客户。在整体经济转型面前,他们更愿意持有存款而不是投资。整体的生存环境和实际条件,使他们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融资及股票投资。这看似矛盾的投资和金融的逻辑(存款是保守的,互联网金融是激进的)是新中产阶级的焦虑。他们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率。


高净值与新中产阶级之间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两者对比发现这两个群体之间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中国投资者的共同特点,也体现了中国人固有的理财观念。


1、房地产:高净值人群的非金融资产配置占房地产投资比重的91%,这与新中产阶级有钱买房的想法不谋而合。


2、存款:高净值人口的海外资产以存款为主,与现金和存款的38.82%中产阶级资产相一致。


3、更注重盈利:接近7的高净值人群,因为产品回报满足了投资和选择机构的需求,而新中产阶层投资于网络银行(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在资产比例上位居第二。


4、缺乏法律意识:高净值人士通常不通过家族机构处理财富继承,而新中产阶层在选择网络金融产品时往往忽视平台的合法性。


5、税收认知低:近50%的高净值人不了解CRS和FATCA系统,而大多数新中产连房产所涉及的税务都不是很清楚。   


这些投资偏好和认知缺失均令两个人群面临几乎相同的局面,也揭示了金融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如何理解中国投资者的需求,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来满足这些需求,将是每一个理财师的使命。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