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和美国孩子自己凑学费相比,中国的孩子缺了什么?

admin
2024-11-27 18:24:13 5

在美国,22岁左右的年轻成年人要经济独立了。中国父母与成年后子女的经济金钱关系,在美国是界限分明的, 父母的不是孩子的;而中国的亲情和传统让这个界限模糊。



许多家长常说,孩子怎么不懂事,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其实,这基于我们大人长久以来忽略孩子的“房间”——独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1、美国孩子是这样挣扎折腾凑学费的


对于中国大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大学的学费似乎是一个不必担心的话题,就算是出国留学的费用,主要也是由父母来承担。把书读好,考出好成绩,其他的交给父母。那么在美国呢?情况又是怎样的?一个叫Dani的美国女孩在自己的博客(Danidearest.com)上分享了她是如何支付大学学费的例子。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长大以后要去上大学。而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担心该如何支付昂贵的学费。直到我上了高中,遥远的忧虑变成了近在眼前的压力。”Dani说。


对很多美国大学生,尤其是那些计划在大学里待上四年或者更久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是避不开的现实。Dani进入了一所非常昂贵的私立大学。对她来说,要支付学费真的太难,压力太大,让她很害怕。


“你知道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因为学费的问题而没有选择他们心中第一志愿的大学吗?我以前没听说过这个数据,但我确实是其中的一员。”


Dani指的是College Ave和Chegg这两个网站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采访后制作的一张信息图,它反映了大学学费的支付状况。以下是她在博客上分享的经验:


“我记得在年纪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会在假期里给我支票,让我放到自己的储蓄账户里,为上大学积攒经费。我感到很不高兴,我想要的是玩具!我想要的是礼物!我想要一些现在就能用的东西,而不是等到以后!


到了16岁的时候,我开始希望家里人把我的礼物换成钱,这样我就能把钱存在账户里了。我的父母对我也很大方,他们愿意为我上大学支付25%的费用。特别感谢他们能够为我出这笔钱。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像我一样幸运,所以我不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学校念书期间,我一个人做3份工作来支付平时的生活费,给自己买一些衣服、生活必需品等等,所以我对于自己不用整天担心支付学费的事感到太幸运了!”


2、美国22岁的年轻人就要经济独立了


对于收入不错的大多数中产美国家庭,他们会从经济上支持孩子到大学毕业。毕业三个月后,家里就不再是孩子的主要经济来源,自己找工作也好,上研究生借学生贷款也好,22岁左右的年轻成年人要经济独立了。


有一个好友,作为一对非常有成就的律师夫妇的女儿,研究生期间爸爸每月只给400美元零花钱,作为stipend,其它都要自己解决;还有一个同事研究生的学费是从父母那里借的无息贷款。将来要如数还给父母的。


有种观点认为,大到人生的不幸,小到家庭内部的不愉快,很多是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造成的。父母与成年后子女的经济金钱关系,在美国是界限分明的, 父母的不是孩子的;而中国的亲情和传统让这个界限模糊。个中的甘苦冷暖和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的大学生极少有自己凑学费的(除了一小部分经济困难的),更不要说平日里的生活费,统统是向父母伸手的。同时,所有的父母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经济支持,以保证他们能花更多精力在学业上。


对多数家境不算贫困的年轻人,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延续到研究生、工作阶段,甚至未来成立自己的家庭以后,理所当然地花着父母的钱。


3、经济界限模糊的家庭容易培养出“啃老”的孩子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以及他对他人和世界的知晓。”——鲁道夫•斯坦纳”


父母,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常常无视孩子的完整界限。许多父母或者由于自我爱的缺失,或者由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孩子当成“爱的替代品”,假借爱的名义,强行介入孩子的“房间”,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以此补偿我们自己的缺失,实现我们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 


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拧巴”,拧巴的原因在于抗拒。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反抗家长的介入,于是会逆反,会用种种家长难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反抗;或者对自己的独立成熟不负责任,许多长大了还要啃老的孩子多属于这种。


许多家长常说,孩子怎么不懂事,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其实,这基于我们大人长久以来忽略孩子的“房间”——独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如何成为有界限的父母


4岁的孩子必须要自己收拾玩具,否则一周内无法再玩玩具;7岁的孩子需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自己收拾书包,忘记东西自己承担责任;12岁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如果用完,即使正好遇到商店打折有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父母也不会为之买单……


很多时候,为孩子制定界限,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为什么实施起来效果往往不好呢?问题关键是在于父母——父母是否能够持守界限。下面是一些原则,希望能够帮助父母有智慧、有能力成为有界限的父母。


1>>循序渐进


刚开始为孩子立界限,需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来。今年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希望在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分解到这个学期要帮助培养孩子哪几个习惯?最后具体到这个月要帮助孩子养成哪一个习惯?


2>>持之以恒


很多时候,将所立界限书面化,并公布于众(如张贴在墙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仅提醒父母,而且也敦促了孩子的执行。


3>>意见一致


父母或者家里长辈意见统一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界限不成其为界限,就在于家里长辈没有形成共识。


4>>耐心和爱心


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有些界限可能实行一些时候,发现比较难操作,不切实际,可以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对孩子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孩子所立的界限也需要改变。


5>>教育理念的改变


很多时候,你要预期到他不仅要违反界限,也会多次抗拒所应承担的后果。但你要对他有耐心,并对自己有耐心。你可以向那些有经验的朋友求助。他们可能可以和你一起探讨问题是否由于资源、能力、性格或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致,然后你就可以做调整。


但相比如何去做一个有界限的父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国的父母在教育问题上从来没有美国家长那种开放的意识,无法培养子女的责任意识,为了所谓的子女可以牺牲所谓的一切,但是这些所谓牺牲,对子女而言有真正的帮助么!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