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为了娃辛苦移民 可怎么避免孩子变“香蕉”?

admin
2024-11-27 22:23:46 4

大家移民的原因说起来可能各有不同,不过要说最集中,最多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同时,许多家长也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孩子变成所谓的“香蕉人”。



所谓“香蕉人”,据维基百科定义:是一个具有嘲讽意味的名词,最初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使用西方语言却不懂中文的华人,取其“外黄内白”之意,即外表是黄种人、内在却像个白种人,后来也被其它东亚后裔所引用。虽然這個称呼含贬义、或讽刺意味,但是有些华人和其它东亚人也会以此來自称。而喜欢所在的西方国家讨厌祖系民族的东亚人更会對自己是香蕉人而感觉到光荣。


为了让下一代不变成“香蕉人”,华裔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让孩子学中文说中文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课题之一。那么为了让孩子不变“香蕉”,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心得体会。


知乎网友:鲸之茎


ABC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欣赏基本上由社会环境(华人多不见得就好)与个人经历决定。所谓的家教和毅力或者兴趣什么的,单独没什么用。ABC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可以大概分为四类,以四种不同社会环境与经验决定的。


第一类是全力把自己融入主流美国文化(白人或者黑人)的ABC。这些通常是第三+代华裔后代,通常在比较贫穷和保守的白人或者黑人区长大。父母都对中国文化没有认同感,环境也对中国文化表示浓烈的歧视或者至少强烈的排斥,跟中国文化主动隔离理所当然。


第二类是属于起源于加州的亚裔文化圈的ABC。他们通常在亚裔比较多的地方长大,但是已经发展了当地文化,也有被社会接受的感觉,所以自认为是美国人在先,其次是加州亚裔 (不限于加州,只是文化起源于加州)加州亚裔文化,然后再其次才是华人。加州亚裔文化近十年发扬光大,以流行文化为主,包括奶茶,街舞,赛车,电音,网络媒体,等领域。接触多了能感受到亚洲影响,但是通常不区分亚洲不同的国家,而且是以英文为唯一语言的文化。


第三类属于高学历,高收入,大陆与台湾外省人移民的后代,通常成长在高学历高收入的白人后裔当中。通常认同白人主流文化,但是因为在比较开放的环境而不会因为自己是华人而受到歧视,并且从小被重视教育与民族感的移民父母强罐中文与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通常青春期焦虑盲目时,要不会接触第二类的文化,要不直接奔着第一类冲。


第四类接受与欣赏中国文化,但是同时具备英语能力。很多不是真正的ABC,是小时候搬过来的(虽然前三类也有不是美国出身的),而且个人感觉大部分都在加拿大。。。双方面都不是正宗的ABC。


很多居住在新移民区。


父母要是真心希望孩子能保持跟中国文化的联系,那就要提供合适的社会环境。否则做什么都没用,要是孩子培养的跟社会不和谐,只会让孩子难受并且拒绝家里的影响。


谈谈个人经历,我从来没有取过英文名字,在美国一直坚持用中文名字,不在乎国籍,日常生活中只用中文(太太是中国人,虽然中文能力有限),审美与爱好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不信教,拒绝儒家思想,不幸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封建观点,算是个受多方面文化影响的人。在美国当着美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尽量装中国人(经常失败)。


知乎网友:OursLeya


1、在家里面要求她使用中文,最低是做到我们自己对她只说中文(同时也要顾及她的法语水平,比如鼓励她在学校多讲话,及时纠正她明显的法语语法错误)。说中文就打手,在这个年龄操作性很低,会造成严重的亲子关系紧张和不利影响,因为首先是她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很多新东西,她根本就不知道中文怎么说,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诉求都很简单粗暴。所以操作性强矛盾较少的方法是:不厌其烦的将她说的法语变成中文,并且要求她再说一遍,尤其是当她提出某项请求的时候,不用中文是得不到请求的回应的。


2、创造环境和珍惜环境。小家伙在学校,早8点半到晚7点,听到的说道的都是法语,虽然有些杯水车薪,但是我们作为父母还是必须要争夺这个语言环境的阵地,这块阵地不大,晚7点到9点,以及周末两天,假期等等,在这个之间段内,尽可能的多陪伴她,和她用中文交流等等。最糟糕的父母,就是一方面各种不陪,要求小朋友自己“安安静静的独自玩耍”,不吵父母,一方面又要求她中文流利,严守说中文的家规。这不是搞笑吗?说白了还是自己懒,然后让孩子来承受自己懒的后果,施罚者还是这个懒得要死的自己。


3、实在没法陪的时候,还是要多利用一下现代的多媒体。选择好合适的节目或者游戏,其实往往还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个方法,必须有配合的规则,就是看什么,玩什么,什么时候,多久,都是父母说了算。


4、最后一点是,可能的情况下,时不时的主动和学校联系,志愿给孩子们上一堂中文课,自己的孩子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旁听,增加她的身份认同感。


知乎网友:大写的Renee


想让孩子保持内外一样“黄”? 其实可简单了,带着孩子看中国电视剧!!!!


利益相关:美高狗,公立高中在读。我熟识的,认识的,听说的abc小孩,或者是5-6岁出国的小孩,加起来,能凑那么四五局麻将。


高中同学里面不少abc,大多中文都是说的磕磕巴巴的那种,而且他们一般不会在学校和你说中文。我的一个邻居,个九年级的小姑娘,叫他小甲吧(纯纯的abc,出生到现在只回国一次中国)她毫不介意在学校或者是校车上和我讲中文。她的中文和我们在国内长大的没有什么区别。她现在在我们学校上中文课,所以读和写也不算太差。我,她,还有几个刚移民的中国人经常会在一起玩。我们几个人每周五会去学校里的中文老师那里帮老师改些作业。老师是这么评价这小孩的 “她和你们(我和一干在中国生活了12年以上的中国小孩)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她是在美国长大的。”


和小甲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她问过我一个问题。


她问我:你看快乐大本营吗?你最喜欢哪个主持人


我当时完全是这样的 告诉我谁教你看马桶台的?!我不打死他!


她日常还喜欢和我聊些什么刘诗诗啊黄晓明的八卦。她还看了不少马桶的烂剧。


哦对了有一次小甲同学还问我:renee呐,你看过上瘾吗?


(科普,上瘾就是一部污污的同性恋小网剧)


小甲还会下象棋,会斗地主,知道梅兰芳是谁,知道张国荣。她最喜欢的明星是tfboys。


她会包饺子,喜欢吃馒头粽子包子之类的食物


(我在中国生活这么长时间都不会下象棋哈哈哈)


她每次和我聊明星八卦的时候,我都一脸惊呆的说:你还知道这个?


她特不屑的说,我还知道唐宋元明清呢。


我很好奇她怎么知道这么多,她妈妈告诉我,她8岁那年暑假回了一次中国之后,爱上了电视上不停重播的老版还珠格格,回美国之后走上了一条看中国电视剧的不归路。还珠格格看了10几遍,中国这一代小孩看的电视剧她都没有落下。甄嬛传她都稍微知道一点。我严重怀疑这家伙比我看的中国电视剧都多。


我不能说,小甲做到了了解中华文化,因为她只会背那么有限的几首古诗。


也许她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电视剧。相比起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历史,她知道的更多是容嬷嬷怎么扎紫薇。


但是,某一天下学后,小甲和我一起哼唱起了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


我当时挺激动的,在异国的下午,居然有人和我一起哼起这些家乡人才知道的歌谣,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有些小感动。


我突然觉得,她其实没必要会背多少古诗,知道多少中国历史。


如果能像她这样,也挺好。


评论区说的很有道理,这都是中国流行文化,只是中国文化最最最最表面的一个部分,个人觉得,如果让未成年子女对中国传统的历史,习俗啊,文学名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简直难上加难。


举个例子,中国千千万万初中,高中就出国留学的学生们,有多少放弃自学语文?


本人初中毕业就出国留学,关于文言文等等的记忆就止步在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了。


我初中还算语文好的学生,出国之后也刻意想强迫自己学一点同龄人们学的古诗古文,学习的确实很吃力。


所以,对于一些abc来说,能做到了解一些中国的流行文化,对中国不排斥,并且充满好奇,个人认为,足矣。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