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后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首先想说明的是,面签是整个申请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企图以面签话术四两拨千斤的侥幸心理,都是把签证官当傻子的幻想。一个沉重的现实是: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过美国面签,一些明显不符合非移民资格的申请人,再自信礼貌也通过不了。每次面签过程也都有记录(就是签证官狂敲键盘输入的内容),以供下一位签证官查阅,这里没有侥幸和运气可言。
那么,存不存在 borderline?申请人正好处于可过可不过的边界?或者说申请人本来符合要求,却弄巧成拙被拒的?据我们长期观察,以上两者都存在,下面的回答就是为这两部分人群准备的。
第一步:确定真实、明确的赴美目的
很简单吧?但真的很多人不知道,一直糊里糊涂。
飞拉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我是申请商务还是旅游还是探亲签证好呢?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出行需求,怎么能够好好应对签证官针对性的提问呢?
当然,确实存在申请时并没有明确赴美目的,想先申请一个长期签证留着备用的情况。有此类需求的申请人最好能提供足够牢固的约束力证明,并已具备良好的出境旅行历史。
第二步:梳理申请逻辑
申请签证有点像写一篇需要逻辑自洽的论文,美签尤为明显,因为还需要答辩(面签)。然而,我们发现很多申请人除了对规则和法律不太了解(情有可原),还非常缺乏逻辑和通盘考量(需要反思),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被秒拒的原因:签证官一眼就看出有问题,不管问题是你有意还是无心造成的。
比如,很多父母一辈子没出过国,明明要去美国看留学的孩子,却说去旅游,因为怕签证官知道自己孩子在美国,自己再去就更有“移民倾向”(我们也解释很多遍了 INA 214(b) 假定每位申请人都有移民倾向)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不是孩子在美国,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赴美目的。旅游?您一辈子都没出过国,为啥第一次出境旅游就要去这么远的地方?自由行,会说英语么?另外,申不申报孩子信息,其实数据库里已经有你们的信息了,因为孩子申请留学签证时都会填的。
而如果去看孩子就不一样了,家庭团聚合情合理,父母不会英语但孩子会啊,孩子会接父母以及安排其在美的行程。所以,如实申请永远是最符合逻辑,以及成功率最高,也是我们唯一推荐的申请方式。
第三步:针对性准备支持性材料
在材料准备上,太多申请人容易陷进“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误区,宁可多拿一斤,也不放过一页,拎几公斤纸排队两小时,发现签证官两分钟解决战斗,根本一个也不看。
签证官之所以不看大部分材料,是因为通过 DS-160 表格的信息和申请人的现场陈述,已足够给出判断出该申请人符不符合发放签证的要求。作为申请人,聪明的做法是针对性准备适合自己的材料,适时向签证官展示,以佐证自己的陈述,所以其英文叫 supporting documents。
比如探亲,最好能准备在美亲属的身份信息,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材料如合影、聊天记录,以及,最重要的:较为正式的邀请函。如果是旅游,最好准备详细的行程计划,以及此前旅行的记录,如照片等。
虽然都是申请 B 类签证,但随着出行目的与个人情况的不同,支持性材料也是不同的。
第四步:挖掘自身约束力
约束力是考量申请人是否具备非移民签证发放要求的重要衡量因素,其英文名称叫 strong ties to your home country,非常形象,就是指你去美国后,会促使你不得不回国的绳索和羁绊。
一般而言,约束力可以指:固定住所、稳定的家庭、工作、收入、固定资产、社会关系。但也是因人而异,很多人的约束力并不常见,所以如果缺乏常规约束,就要想办法展示别人不具备,但你具有的约束,想办法向签证官说明,以推翻其强加在你身上的“移民倾向”。
做好以上四步,至少在签证官眼里你是一个真诚的申请人,即使暂时因约束力不足而被拒签,也不会留下不实陈述的记录,等以后条件改善了再申请即可。但如果听信部分野生攻略,投机取巧,被签证官识破(很容易),就不太好办了。
什么?这就完了么?怎么都没提到怎么填写 DS-160?嗯,填写 DS-160 就是另一个庞大的话题了,但道理是一样的:真实、逻辑自洽。找机会咱们单独开帖详聊吧。
风险提示:近一年来因劳务中介诱导客户办理访客签证 Subclass 600 赴澳打黑工,并以申请庇护方式“延长”停留期,造成国内正常的澳大利亚签证申请拒签率亦陡升,无牢固约束力(长期稳定的工作,收入,家庭,社会关系等)很容易被拒签。请有遇到类似骗局的朋友在我们公号“飞拉旅行”或“飞拉旅行攻略”内留言,我们会提供免费咨询。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