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香港高端人才子女能否继续享受“本地生”待遇?

楹进集团
2025-02-14 12:01:13 31

近年来,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积极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开启了人才引进的“大门”。过去两年中,香港人才签证的申请数量超过了27万宗,其中约18万名人才带着家人来到香港定居,随行的受养人中,有17万名为未满18岁的子女。

这些原本仅是陪伴父母来港的家庭成员,却在香港的教育体系中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公平的争议。

香港现行的高等院校招生政策中,将首次签发受养人签证时未满18岁的子女视为香港“本地生”。这意味着,这些来自内地的高端人才子女在申请香港的大学时,和香港本地出生的学生享有相同的录取机会和学费待遇。

这一政策的实施,引发了香港本地家长的强烈反应。许多家长认为,这些非本地出生的子女尚未为香港的经济和社会作出贡献,却凭借父母的高薪或高学历进入香港的教育体系,抢占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以香港八大名校为例,本地生每年可享受的资助学位约为1.5万个,竞争人数大约4万,录取概率高达40%。而对于非本地生,学费差异更为悬殊,非本地生的学费比本地生的学费高出约22.8%,甚至有些学费差距达到近70万港币。

这种巨大的学费差距令本地家长感到不满,认为这一政策将香港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地分配给了那些尚未长期居住、且不缴纳税款的高端人才家庭。

此外,一些家长指出,某些高端人才家庭仅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申请香港身份,甚至在孩子高考前一年才申请香港身份,并在短时间内通过补习班集中提升孩子的应试能力,轻松获得香港名校的录取。

香港高端人才子女能否继续享受“本地生”待遇?

相比之下,香港本地学生因为课程安排、课外活动等因素,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应试训练,导致录取机会变得更加紧张。香港家长的愤怒情绪逐渐升级,最终在去年10月,一些家长发起联署,要求对“本地生”定义进行修改,提议只有在香港中学读满三年或父母一方是香港永居,才可被视为本地生。

针对这一问题,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近期公开表示,教育局正在审视“本地生定义”问题,并将参考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蔡局长指出,香港的教育政策需要兼顾公平与人才引进的需求,未来的政策将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公平性。

她还提到,教育局可能会从收生准则和学费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在入读大学前的居港年限以及是否拥有永居身份等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

香港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将“本地生”与“非本地生”区分开来,然而,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并未严格区分学生身份,而是更注重学生在入读大学前的居住时间等因素。

因此,香港教育局也可能会考虑类似的做法,特别是是否要求申请人提前在香港居住三年,以确保申请人有充分的时间融入香港的社会和文化。类似于英国和新加坡的做法,这将有助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的同时,也能保障本地学生的教育公平。

不过,关于是否修改“本地生”定义的讨论并未平息。一些教育界人士和立法会议员认为,修改“本地生”定义可能会影响香港吸引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通过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来港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可能因此失去享受本地生待遇的机会,这可能会影响香港作为人才目的地的吸引力。

而香港岭南大学的副校长则认为,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学生应当视为本地生,修改定义可能会对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违反香港的《基本法》。

对于此问题,楹进集团顾问表示,这场关于“本地生”定义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香港在引进人才和保护本地居民权益之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虽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某些高端人才家庭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将有助于香港教育的公平性,并更好地平衡本地学生与外来人才的利益。对于计划在香港长期定居的家庭,还是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社会和文化,避免过于依赖政策上的优势。

最终香港教育局的调整方案将对未来几年香港的教育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和学子们如何应对这些政策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教育规划和职业发展。无论政策如何调整,香港的教育体系依然将是全球学子向往的地方,未来的变革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