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后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至今,香港的风波已经在香港肆虐了四月之久,最近一则香港新闻吸引了国内许多家长和同学们的注意!
01内地生在香港安全堪忧
据观察网讯报道:11月6日,香港科技大学发生一起暴力学生“私刑”内地学生的事件。
当着校长的面,一名内地学生遭到数名黑衣学生暴打,致额头流血。
除殴打内地生外,黑衣学生当天还再次围堵校长。他们在现场播放了网上收集的所谓“证据”,要求校长加入他们,一同“谴责警暴”。
发起攻击的激进学生声称,内地生现场先动手将一名本地学生推到在地。然而,根据当时视频显示,内地学生当时手插在口袋,在其背后夸张跌倒的黑衣学生疑似“假摔”!
可以说,这样的“碰瓷事件”在如今在的香港校园内层出不穷!内地学生在校内已经成为了暴徒打击的对象。这不禁让孩子在香港读书的家长们,心里一紧!
你能够想象得到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又多么讽刺的事吗?
一位在香港读书的朋友说,现在整个环境人心惶惶,学生不敢上学,害怕被牵扯进暴力事件。
对他们来说,现在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赶紧撤离香港,返回内地!”
试问,当连学校也沦为暴徒的战场,连基本的教育都不能实施,那这个城市还有什么未来?一个“民主”的香港,此时此刻竟然容不下一张课桌。
而一直与香港并称亚洲四小龙, 也一直被人拿来和香港做对比的新加坡现在却风生水起。要知道,在过去,香港可是一直碾压新加坡的存在。
虽然过去香港很辉煌,人口素质很好, GDP也一直超过新加坡!
但是,新加坡厉害之处在于有个高明的government,在过去几十年扭转乾坤一般,将一个文盲率超过50%的地区,变成如今人口教育水平跟香港接近,在大学教育方面甚至超过香港的地区。
两者同样是奉行精英教育,同样是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新加坡与香港都是世界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且在经济、语言等方面有高度相似性与可比性。
为何结局却不一样,香港与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02新加坡教育
对教育的投入
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新加坡政府极为重视教育。这种将教育作为国家生死存亡关键的理念,贯彻到了全体国民的骨髓深处。
新加坡在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支出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开支。这些钱除了用来整修基础设施,更多用在人身上。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保持了长期的关注和大量投资,建立起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并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设施。
首先是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除了待遇丰厚,还会给予教师足够的培训和上升空间。
相对的,教师必须专业知识过硬。据统计,新加坡基础教育中的数学老师,有超过四分之三毕业于数学系。
除了学校的考核,学生也有投票机制,促使老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其次,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助学金。新加坡本国公民,从小学到高中的公立学校,学杂费基本都是免费的。
而在大学,连留学生都有机会申请助学金,报销50%-75%的费用。当然,留学生有条件(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
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方面,新加坡教育兴国的战略选择和巨大的教育投入毋庸多言。打造“智慧国”是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可以说新加坡在教育改革的历程中,真正走出了一条创新与务实相结合的道路。
进入21世纪,新加坡教育更是把学生不同的自然禀赋、才能、兴趣和特长看作重要的资源,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并且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充分展示。
学生背后的努力
在新加坡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投入是一个通常被忽视但却实实在在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据报道,新加坡60%的中学生、80%的小学生在课外接受私人的辅导。这方面的巨大需求可以从近几年私人辅导机构的快速膨胀中得到侧面印证。
从2012年到2015年,新加坡注册的私人辅导机构从700所增加到了850所。
新加坡的陪读政策
新加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允许低龄留学和陪读的国家(特别是母亲陪读政策),年龄在6周岁至16周岁的孩子,他们可以在新加坡就读中小学,母亲或直系女性亲属都可以申请前往陪读。
新加坡的母子陪读项目在申请学生的年龄上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还允许陪读家长合法打工。
持陪读准证期间,家长可以任意进出新加坡,而不必再单独申请旅游签证。
新加坡政府重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所以未满16周岁的学生母亲都可以向新加坡政府申请陪读。
新加坡素质教育
新加坡中小学以“创意素质”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新加坡拥有近400所政府中学。
多年来,新加坡中小学施行半日制课程,上午半天或是下午半天,剩下的半天是素质型的课外活动,比如设计与工艺、美术与劳作、公民及道德教育、体育与音乐等,几乎每所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有几十种。
与中国学校里的一些课外活动或拓展课程、选修课相比,CCA要重要得多,每个孩子都得选。CCA就是素质教育的缩写。
真正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彻到底,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
分流制度
所谓分流制度,其实就是提倡“不平等”。它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按学生的能力、特质、性向等,将学生分流到不同的教育机构、课程或方法去接受教育。
学生完成小学课程后,将进行小六会考。按成绩报读中学时,有三种程度有别的课程:快捷、普通(学术)和普通(工艺)。
人文环境
《经济学家》曾经发表过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如果把39个因素考虑在内,包括政治的稳定性,个人的自由度,环境污染程度,医疗,学校,餐馆和娱乐设施等等,新加坡的生活素质超越了纽约和伦敦。
如果孩子留学欧美,很容易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前迷失方向。而新加坡的传统文化沿袭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结合了西方的先进理念,构成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
留学欧美的黄金跳板
新加坡也是留学欧美的理想跳板,学生可以在新加坡完成其中学课程后转向第三国开始大学生活与学习,实现完美过渡。
03香港的教育
政府主导权的缺失
众所周知,香港政府对教育投入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笔”,教育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教育开支预算为826亿港元,在政府开支总额中占比17.7%。
但是对学校教育的主导权却并不在政府教育当局,各个学校拥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理念来决定所教授的内容及教师资质。
而凡此种种,致使香港的国民教育严重错位与缺失。
起码的国民教育的错位与缺失,致使香港的年轻人失去了为人处世的谦逊与敬畏,他们傲慢而有莫名的优越感,变得疯狂而迷失。
更加荒谬的是,香港过去十多年取消中国历史作为必修科,导致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认识,未能建立与祖国的感情。
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孩子每天的时间都被塞得满满的,除了学校的课程和功课外,大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报了各类补习班、提高班。
因为某些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助于孩子升学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很多家长还会让孩子去培养所谓的“爱好”。
并且竞争也越来越大,小提琴、钢琴八级都没啥用了,越罕见的乐器越好,最好小学前就达到表演级。在香港,给孩子报兴趣班已经不再是标配,报3个以上的兴趣班才是!
有的孩子甚至一天需要上两个幼稚园!他们也就是三岁不到的孩子,却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香港虽有几百所中小学,但是优秀的资源,集中在一些名校上。
一些有名的国际学校和直资中学,每年进入美国常青藤或是英国牛津、剑桥的人数足以秒杀内地所有重点高中。
官立学校里也有大量的名校,学生欧美名校或本地重点大学的青睐。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夺名校学位,连怀孕的时间都是掐准时间的,所谓的赢在射精前,并不无道理,只是这样的竞争略显病态。
可以说,香港教育焦虑下的激烈竞争,让教育全然变了味。教育不该教孩子一直去盯着别人,不断较量。而是要找到自己,持续提升。
每一个孩子在混沌之初,都需要一段无忧无虑,自然状态下的时光,可以尽情去玩,尽情去感受,从而找到最舒服的自己,以及做起来比较舒服的事情。
这样,即使未来遭遇激烈的竞争,遭遇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失败,也能有自己的“避风港”。
教育不该叫人焦虑,让家长、孩子甚至老师都头疼,教育应该教我们如何应对焦虑,并和眼前的世界和平相处。希望众多的香港家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让孩子拥有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