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日本获诺奖人数世界排名第二,其教育之道值得父母深思

楹进集团
2024-11-14 10:02:25 16


日本自1949年第一次斩获诺贝奖以来,累计已有27位诺贝尔奖得主。进入21世纪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人数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位。



日本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并予以支持外,与日本的教育也密不可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启示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曾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当我们把孩子们从小花园里赶到书桌前,强迫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刷题时,也许我们没有想到,在“高压政策”下,孩子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玩耍的时间,放松的心情,还有对科学的直觉,对创新的直觉。


当我们认为各种书籍和辅导班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时,我们忽视了自然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自然中,孩子们可以获得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这才是科学研究和未来孩子们社会生存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能力。


尊崇自然的教育让孩子真正“赢在了起跑线”


1981年诺贝尔奖得主、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把能够获得诺奖的深层原因归功于父母,是他们为他的少年时代创造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他详细描述了大自然对于他的“馈赠”:


我从小就爱玩得浑身是泥,夸张点说,我喜欢把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儿时的回忆,几乎都是那些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得来的体验。正是这些体验使我认识了大自然,给了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切身体验到了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和微妙。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


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也提到了大自然对他的影响: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从小,大隅良典非常喜欢自然,采集昆虫是一大爱好,他还是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撰者。在他看来,让小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是一切的起点。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被誉为“发明了二十世纪”的神人尼古拉·特斯拉的第一项发明就是捕捉青蛙的装置,他也说过:“当你不知所措时,就去观察自然现象吧。”


无独有偶,天文界一位颇有建树的老教授,他也强调自己小时候“不学习”“整天在田野里疯玩”的经历,对日后的科研非常有帮助。



“接触大自然能够强烈激发小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是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东西。此外,从生理角度讲,大自然非常神奇,小孩接触自然以后大脑受到极大刺激,这些刺激对大脑神经元发育的作用,可能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从小被关在屋子里做题,他们的成绩会得到提高,但可能很难成长为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人。”天体物理学家袁峰说。

大量教育实验,促进教育与现实的联系


日本教育与一些东方国家的教育一样,有灌输式、重应试等弊病。不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受到新教育运动、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民间也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战后日本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与经验。例如,日本的幼儿园、小学并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是特别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基础教育相比,日本的中学有应试的倾向,曾一度比较严重,但高中却实行学分制,学生有比较大的选课自由。


日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很多学校动员近乎全校的教师都参加到课外俱乐部活动指导之的中,甚至有些学生活动(如全国高中棒球赛、全国学生与儿童发明展等)成为全体国民关心的盛事。


日本也设立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如青少年之家等),旨在扩大青少年的视野。企业也热衷于举办各种科技方面比赛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热情。而这一切制度或措施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未来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不单单在激发好奇心上,更在于保护并培养直觉。这种不依靠逻辑思维的直觉,让科学家能够在繁复的选择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在学生时代,福井并不是一名突出的优秀孩子,报考化学也并不是他对化学情有独钟,而是在大学时期,他懵懂地意识到,化学界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新趋势,使得复杂而极难掌握的化学变得好掌握一些,少依赖于经验,而且尽可能使化学变成通过理论研究也能探讨的学问。这就是福井所说的科研直觉。



科学研究需要感性和直觉,而培养这种感性和直觉的最佳时期正是玩得满身是泥的少年时代。


阅读引领人生成长方向


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几位更是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陈,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如果说阅读是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他之所以立志研究化学,就是父亲的影响。12岁时,父亲带他参加了一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实在是太神奇了”,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化学。


福井谦一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刻苦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他在书中写道:“至于学习,父母倒是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但是,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严肃气氛。”



与中国一样,日本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从小灌输不依靠父母的理念。日本学生考上大学后,学费由父母负责,但学费之外的生活费要靠自己打工赚取,否则会受到同学和社会耻笑。小柴昌俊考上东京大学后,第一学期物理全班级倒数第一,就是过度做家教的结果。



我们常常说“起跑线”。可是,真正的“起跑线”并非年幼就开始的知识灌输,也非整日刷题获取好成绩、考取好学校,而是帮助孩子培养出学习的热情、兴趣与能力。


有时候,慢才是快。


正如挪威艺术哲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所说:“儿童需要时间,生命需要时间,而学习需要的是成熟。大自然本身给我们启示是:在露天和阳光照射下慢慢成熟的西红柿,比在温室里成长的西红柿味道要好得多。对于西红柿来说,等待是值得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移民日本


移民日本,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获得日本的永久居留权。而成功获得日本永久居留权,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期来日本定居必须取得工作签证,或者结婚的方式,才能申请日本永驻或定驻。

然而随着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日本的劳动人口开始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一现状迫使日本更改了外国经营者在日本的认定居留资格,且对商业投资的移民政策逐步放宽。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外国人来日投资、定居进而解决人口不足的问题。

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吸引外国高级人才,在2012年开始导入【高度专门职】签证,采用积分制的方式。针对申请人的“教育、就业经历、年收入”等事项进行评分,达到70分以上便可申请高级人才签证,并优先处理入境日本事宜。

高级人才签证通过积分制来评定申请标准,分别根据申请人的年龄、工作年限、年收入、学历等指标进行评分。日本法务省规定,通过高度人才打分表,评分在70分以上,就可认定为高度人才,申请永住所需的在日居住年数缩短为3年;而评定在80分以上,可以一年转永住。


高级人才经营管理签证

日本高级人才经营管理者签证



免责申明: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楹进集团

投资移民—保险理财—地产教育—家族信托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楹进集团:同楹共进,一心为您!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